立秋后雞群謹防三種病
發(fā)布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2/8/8 閱讀:870 次
 

    傳染性腺胃炎

  近幾年來,每到秋季,肉雞腺胃炎就開始大面積發(fā)生和流行,給肉雞生產帶來極大的威脅。本病不但影響肉雞的消化吸收和生長,還直接導致雞群整齊度差,影響?zhàn)B殖效益。

  1、發(fā)病情況

  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品種和日齡的蛋雞和肉雞,以雛雞和青年雞多發(fā)。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秋冬季多見而且嚴重;雖呈散發(fā),但流行廣、傳播快;臨床上以腺胃腫大如乒乓球,腺胃粘膜潰瘍脫落,肌胃糜爛為主要特征。

  發(fā)病初期,肉雞縮頭垂尾,打盹,無精神,嗜睡,羽毛蓬亂;有呼吸道癥狀,咳嗽、張口呼吸、有羅音,有的甩頭欲甩出鼻腔和口中的粘液,大群內可聽見呼嚕聲;流眼淚、眼水腫;發(fā)病中后期,呼吸道癥狀基本消失,精神沉郁,畏寒,閉眼呆立,給予驚嚇刺激后迅速躲開;采食和飲水急劇減少,個別病雞眼結膜渾濁不清,有的出現(xiàn)失明而影響采食。

  病雞飼料轉化率降低,排出白色、白綠色、黃綠色稀糞,呈魚腸子樣或爛胡蘿卜樣,少數病雞排出綠色糞便,糞便中有未消化的飼料和粘液,沾污肛門周圍羽毛。雞群皮膚、面部蒼白,整齊度差;縮頭垂尾,羽毛不整。消化道貧血,腺胃腫大,肌胃角質層增厚、糜爛,胸腺萎縮、褪色,排出稀薄的料糞,腺胃粘膜腫脹、變厚,腺胃、肌胃交界處糜爛、潰瘍,肌胃萎縮。

  2、發(fā)病原因 

  飼料及飼料原料發(fā)霉、變質,是造成腺胃炎的重要原因;飼料營養(yǎng)不平衡,粗纖維含量高;不合格的魚粉,長時間堆積的玉米、豆粕中,都含有部分生物胺,都可能會導致腺胃炎。眼型雞痘、不明原因的眼炎、馬立克氏病等,都可成能誘發(fā)本病。

  3、防控措施

  (1)嚴格執(zhí)行生物安全措施。經常打掃雞舍,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并加強對雞舍和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消毒,以有效地減少雞群感染疫病的機會。注重雞舍內通風換氣,適度飼養(yǎng),改善養(yǎng)雞的環(huán)境條件,減少和杜絕應激因素,增強雞群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2)加強飼養(yǎng)管理。按雞的不同生長階段飼喂全價料,特別注意雞飼料中粗蛋白質、維生素的供應。注重配制雞飼料原料的品質,防范霉菌毒素的隱性危害,盡可能減少雞腺胃炎的誘因。

  (3)對可能的誘發(fā)病原進行免疫預防。根據當地養(yǎng)雞疫病流行特點,結合本場的實際,科學制定免疫程序,并按雞群生長的不同階段,嚴格進行免疫接種。著重做好雞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痘、馬立克氏病的免疫接種,是防治雞腺胃炎發(fā)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4)藥物防治。中藥木香、蒼術、厚樸、山楂、神曲、甘草等分別粉碎過篩后,與慶大霉素、雷尼替丁同時使用,有較好效果;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B+青霉素(或頭孢類)+中藥開胃健胃口服液(嚴重個別雞投西咪替丁)+干擾素。

     
包涵體肝炎

  肉雞包涵體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肝臟出血,嚴重貧血,黃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細胞中形成核內包涵體為主要特征。

  1、發(fā)病情況

  本病主要感染36周齡的肉雞。近年來發(fā)病日齡有所提前,最早410日齡肉雞可見發(fā)病。常伴發(fā)傳染性法氏囊炎。本病以春夏兩季發(fā)生較多,特別是立秋前后更多見。病愈雞能獲得終身免疫。

  2、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本病雖然發(fā)病率不高,大部分呈零星發(fā)病,但傳播迅速,常突然出現(xiàn)死雞,且死亡率很高。病雞發(fā)熱,精神萎靡,食少,嗜睡,冠髯蒼白,有時出現(xiàn)黃疸,排白綠色稀糞。在飼料不斷增長的階段不會發(fā)現(xiàn)減料現(xiàn)象。

  病雞有明顯的肝炎和貧血癥狀,發(fā)病率可高達100%,死亡率從2%10%不等,有時可達30%40%。病變主要表現(xiàn)在肝臟,表現(xiàn)腫大、質地脆弱易碎。有些病例,肝臟呈淡褐色、黃褐色、土黃色,肥厚,稍腫大,表面有密集、不同程度的小出血點和出血斑;有時可見肝臟表面有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壞死灶;嚴重的就好像煮熟的雞蛋黃,質脆易碎;腺胃乳頭出血;腎臟稍見腫大,色澤蒼白,皮質出血,但不同于腎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花斑樣腫;全身漿膜、皮下、肌肉等處也有出血點;血液稀��;法氏囊常萎縮變小。

  3、防制措施

  腺病毒血清型眾多,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免疫用于預防,防制本病須采取綜合的防疫措施。

  發(fā)病期間,全程使用優(yōu)質電解多維、葡萄糖、維生素C、魚肝油、維生素K3,配以慶大霉素、頭孢菌素交替應用,黃芪多糖和保肝護腎的中藥聯(lián)合使用,防止并發(fā)癥。

  注意衛(wèi)生管理,及時做好法氏囊病免疫。發(fā)生本病的雞場,在飼料中加入優(yōu)質多維,飲水中加入葡萄糖,以利保肝。

     
白冠病 

  雞白冠病是雞的一種季節(jié)流行性疾病,又叫住白細胞原蟲病,多發(fā)生在夏末秋初。吸血昆蟲庫蠓和蚋則通過叮咬雞只傳播病原,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各年齡的雞均可感染本病,育成后期和產蛋期雞尤為顯著,其引起產蛋率下降甚至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1、發(fā)病情況

  本病的發(fā)生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性,在南方雨水多的地方6月份就開始有發(fā)生,在華北地區(qū)多在810月份發(fā)生。住白細胞原蟲的生活史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個階段。有性生殖在庫蠓或蚋的體內完成,生成有侵襲能力的孢子并分布到庫蠓或蚋的唾液內,通過它們叮咬或吸血侵入雞體,寄生于紅細胞和單核細胞內并開始無性生殖,引起雞群發(fā)病。

  本病的潛伏期610,發(fā)現(xiàn)癥狀后12天可致死亡,36周齡的雛雞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育成雞和產蛋雞發(fā)病后死亡率較低,但產蛋雞群感染后產蛋率大幅度下降,嚴重者下降50%以上。

  2、臨床癥狀 

  以雞冠、肉垂顏色變淡、蒼白、產蛋率下降、腳軟及排綠色稀糞為主要癥狀。食欲減退或廢絕,羽毛松亂,機體消瘦無力,經常臥在地上,接著出現(xiàn)零星死亡,日死亡率1%2%,大多病雞死前抽搐和痙攣,個別雞死亡前后口流黏液或口鼻出血;雞群中約有10%20%的雞表現(xiàn)為雞冠和肉垂蒼白,有時見冠髯根部蒼白,上部為黃色或白色。蛋雞產蛋率急劇下降,產軟殼蛋、薄皮蛋蛋殼上有紅色顆粒。部分發(fā)病雞可發(fā)現(xiàn)腹瀉,排出青綠色或黃綠色稀便,常有血便發(fā)生。有的死亡雞口流鮮血或帶血痰液。

  病雞血液稀薄,顏色較淡,不易凝固;肌肉色澤蒼白,胸腿肌肉、胰臟、腸系膜、腸管外表面,心、肝、脾臟表面及腹部皮下脂肪表面有許多粟粒大小的出血或灰白色小結節(jié),界限明顯;肝臟腫大,有時出現(xiàn)白色小結節(jié),脾臟腫大24,有出血斑點,灰白色小結節(jié),并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有的病死雞的腹腔內有血凝塊或黃色渾濁的腹水,氣管內有血樣黏液,腎臟腫大出血,心肌有出血點和灰白色小結節(jié)。病雞有的可見輸卵管黏膜有紅色出血丘疹。

  3、防控

  白冠病的預防切斷傳播途徑是關鍵,建議在流行季節(jié),養(yǎng)雞戶可在雞舍內外、紗窗上噴灑對雞毒性較小的藥,如溴氫菊酯或馬拉硫磷等藥物,用以殺滅蚊蟲;清除雞舍周圍雜草,墊平臭污水溝,將糞場遠離雞場,以減少蚊蟲孳生,切斷傳播途徑。

  發(fā)病雞群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或磺胺六甲氧飲水,連用45,2,再用45,或六天一療程,12天加倍量使用,3、4天正常量使用,5、6天預防量使用。使用磺胺藥的同時在飲水中加與磺胺藥等量的小蘇打或通腎藥物,能夠緩解磺胺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同時將維生素K3粉拌入飼料(5毫克/千克),連用10,能夠緩解患病雞只的出血癥狀。

  如果病雞食欲減退或廢絕,可用鹽酸二喹啉,每支1毫升(含藥0.25),每只雞胸肌注射0.25毫升,每天一次,連用45天。

  消滅庫蠓是控制本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雞舍內外用溴氰菊脂噴霧消毒,以殺滅庫蠓、蚋等昆蟲,連續(xù)1,并在雞舍門窗上釘上紗網,以防庫蠓進入。小雞舍可以晚上點蚊香驅蚊。

                       (齊魯牧業(yè)報

 

返回上級新聞